学习园地 Organization

学习园地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开展大学效益审计的对策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6日 00:00 浏览次数:

    (一)针对大学效益的特点,致力开展“过程审计”不失为效益审计的良策
    1、一个必要的假设:好的控制过程将带来好的办学效果
大学内部审计近年来呈现了较明显的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发展的趋势,这无疑是对过程的注重而形成的。其实,我们进行这种转型的一个默认的前提假设就是:过程和结果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好的过程将带来好的结果,好的管理和控制势必带来好的办学效益。
    2、在审计过程中关注审计对象的业务及其控制流程
既然过程决定结果,而大学办学效果的评价又十分复杂,我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各种办学过程上、集中在对各种资源的使用及控制上就不失为明智的战略选择。事实上,我们即便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等现有的各种工作渠道,也完全可以实现效益审计的目的,需要做的只是转换一下思路,从更加明确的效益的视角去考核、分析和评价审计对象,从单纯的对结果和帐目的关注变成对过程和业务的关注就可以了。目前笔者所在的审计部门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而且在多项任务中取得成效。
    3、对基建工程等具体项目开展全过程审计。
    “过程审计”不仅能在各类审计项目中,通过改变工作视角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相对明确的特定的工作类型来实现,比如,现在大学中逐渐推广的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部分学校开展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等都是“过程审计”的典型代表。
    (二)明确效益审计对象并恰当选取工作重点和项目
    开展大学效益审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明确审计对象和范围,笔者认为当前大学效益审计主要是指针对学校的一些具体项目、具体单位和部门或者某个具体时段内某项具体资源的使用情况开展效益审计,而不是对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开展审计。
至于效益审计具体工作领域和工作重点的确定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法:一,根据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向来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这是北京大学王雷处长提出的观点,他们的内部审计正是依据这样的思路将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全过程工程审计上)二,根据学校某一阶段工作重心或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焦点确定审计项目。笔者所在审计部门就是根据学校进行后勤改制、发展新校区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安排了相应的审计项目,并收到良好的审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