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Organization

学习园地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2日 00:00 浏览次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会对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也必将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把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措施作为自身的根本任务,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今后的审计工作,不断开拓、不断创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审计监督质量和水平。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更新审计工作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带来各级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审计工作要适应这一根本转变的需要,就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增强宏观意识、全局意识、协调发展意识、人民群众利益意识,从宏观层面去研究审计工作对象、重点、方法等,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做到四个善于:      


  (一)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善于从宏观层面入手发现揭示问题    


  审计是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实施监督,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要实现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目标,必须注意从宏观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方面,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善于从宏观层面把握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从各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入手,科学确定审计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通过分析经济发展与房地产、房地产与土地出让以及土地出让与出让金收入的关联关系,就可发现土地出让金收入有无问题。另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发展的趋势、解决的办法等,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审计建议,给市委、市政府当好经济谋士。    


  (二)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善于发现蛛丝马迹、查处大案要案    


  “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国务院领导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必须长期坚持。一方面要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被审单位进行全面监控,不留死角。另一方面要善于根据经济运行中的蛛丝马迹,深挖细查,发现和查处大案要案,减少国家损失,当好经济卫士。当前要特别关注的重点有:第一,从确保财政收支的合理、真实的角度,加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第二,从促进税收增收的角度,加强税收审计。第三,从维护金融安全的角度,加强金融机构、证卷公司及投资公司的审计。第四,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角度,加强企业审计。第五,从提高使用效益的角度,加强专项资金审计。第六,从促进廉政建设的角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第七,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加强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收费和补偿的审计。    


  (三)处理好审计数量和审计质量的关系—善于研究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提出有分量的审计建议    


  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审计质量概括地讲是指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从审计过程看,是指目标科学合理、方案切实可行、行为合法规范;从审计结果看,是指审计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事实清楚、分析透彻、处罚适当、评价客观;从审计监督作用看,是指规范了经济秩序,促进了宏观调控,推进了经济发展;从当好政府参谋来看,审计质量的优劣更取决于审计建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引起领导重视、得到采纳。目前我们的审计成果普遍是“初加工”多、 “深加工”少,具体到审计项目,主要表现为:一是审计计划不够科学,审计目标不够明确;二是审计调查研究不充分,审计方案脱离实际;三是审计实施不够彻底,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四是审计取证、工作底稿不规范,定性不够准确;五是审计综合分析不够透彻,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六是审计决定落实不够到位,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未能充分发挥。提高审计质量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特别是要善于研究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屡查屡犯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发挥审计监督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参谋作用。    


  (四)处理好监督与接受监督的关系—善于按法定程序办事,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机关作为监督机关,一方面要依法监督他人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必然接受当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监督,接受被审单位和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违规者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审计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一是按法定程序办事,该坚持的程序必须坚持,如提前发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的签字认可,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审计听证的告知等。二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确保查处问题事实清楚,定性准确。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做到廉洁从审。四是逐步实现审计结果公示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只有经受了各个方面的监督,审计机关自身的监督工作才更具有权威性。    


  从根本上说,今后一个时期,审计机关对一些不符合新形势要求,特别是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改进,也就是审计不仅要关注微观层面的问题,更要注意研究宏观层面的问题;不仅要关注单个审计项目的实施,更要注意整个审计监督体系的作用发挥;不仅要关注预算内资金及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更要关注整个政府性资金的流向及其效益性;不仅要关注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要关注企业运行机制、内控机制的完善;不仅要关注经济运行情况,更要关注事关群众利益的经济事项;不仅要继续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更要从中探索绩效审计的路子。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审计监督的重点  


  (一)加强对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    


  进一步发挥审计在促进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把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富民兴渝政策措施的情况作为审计的一项主要内容,重点围绕投资调控、金融调控、财政调控、土地调控、企业运行调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审查政策措施是否落实、项目决策是否科学、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有效益、政府负债是否有风险、群众利益是否受到侵害等,并从中发现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探究成因,寻求对策,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切实加强财政审计和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    


  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逐步实现财政审计的“四个转变”:一是由主要关注财政预算内资金向全方位关注政府性资金转变,关注土地出让金、政府性基金等大额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益,对重点政府性资金管理、使用部门实行每年必审制,从而全面摸清财政家底,为政府理财提供决策依据。二是由关注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向更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转变。开展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由收支审计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适应财政体制改革重点向支出转变的要求,加强支出审计,促进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四是由主要审计市本级支出向审计市本级与补助地方支出转变,促进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特别要强化对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效果审计,保持对专项资金审计的力度和深度,关注资金的使用绩效,披露资金投资项目中的不合规现象,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审计建议,促进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从而实现从微观项目审计入手,服务宏观层面的突破。    


  (三)切实加强对事关群众利益各种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移民安置、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这些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资金,尤其要加强审计监督,关注这些资金的管理和安全,关注资金流向和使用绩效。    


  (四)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投融资机构、资产运营公司的审计监督    


  加大对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努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会计信息失真,是审计机关应尽的职责,必须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分类管理、确保监管到位。一是统筹安排和组织市属国有77家大型企业的审计工作,根据其经营性质、资产规模、经营风险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并扩大覆盖面。尤其要加大对承担国有投融资及资产运营的8大投资集团的审计监督,确保国有资金的运营安全。二是建立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管机制,促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三是加大对社会中介组织审计质量的监督力度,从制度层面上促使中介组织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审计力度和深度。    


  (五)切实加强对政府性投入的基本建设工程的审计监督    


  重庆近几年是投资高峰期,2003年投资已达1216亿元,从今年到2010年预计每年投资在1500亿元左右。我们要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审计监督力度,逐步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竣工决算必审制度。要采取理顺工作机制、整合审计力量、强化质量控制、加强队伍建设等措施,使投资审计有新的突破。要选择市委、市政府关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项目开展绩效审计,实现项目审计与效益审计有效结合,促进管好用好项目资金。    


  (六)切实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并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效益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呈逐步强化的趋势,它将写入《审计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是,当前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审计机关还缺乏一批懂宏观经济、熟悉党政工作的人员,审计的结果上升不到宏观的层面,其结果可能是组织不满意,被审计对象也不满意。因此,要进一步端正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审计方法,坚持客观公正评价原则,一方面依据法律法规及经济效益作评价标准,另一方面用辨证的、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的观点,全面地、历史地、综合地分析问题,从宏观上看决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从微观上看是否存在侵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总之,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让组织部门全面了解领导干部在决策、管理和组织实施经济工作的情况,便于合理地使用干部;让本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让广大干部受到教育、警示。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推进审计事业协调发展  


  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推进审计事业协调发展,以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正确的政绩观决定发展观,这里有两个概念要弄清楚,第一,什么是审计成果?一般意义上讲审了多少个单位、查处多少违规资金、上交了多少给财政,但更重要的成果应是审计建议的采纳以及它对促进宏观调控、规范经济秩序所产生的作用。第二,什么是审计机关的形象?一般讲审计形象是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这是起码的要求,但审计机关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公正严明,明察秋毫,能发现揭示问题,对不法行为有震慑力。因此审计机关的政绩观就是不图虚名,不搞形式,不畏权势,直起腰杆作人,挺起胸膛做事,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审计的政绩应更多地体现在为各级党委、政府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服务上;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揭露问题,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上级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上;体现在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查处大案要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率上;体现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资金的安全运行上。    


  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推进审计机关的“人、法、技”协调发展。“人”是决定审计工作水平的根本因素,要以人为本,重视审计队伍的组织建设、能力建设、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法”是保证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制度因素,要以法治审,大力加强审计工作程序和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技”是促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技术因素,要以技相长,积极推进审计技术方法、组织方式、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建立良性的用人机制和适当的物质待遇来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来提升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法”和“技”的建设,有助于保障人的行为规范和提高工作效率,使人的作用和能力在法律规定框架和有效的工作时间内,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以人为本,努力抓好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是一项业务领域非常广泛的工作,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人才是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审计人员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转变。    


  要不断提升审计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针对审计队伍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比较注重微观层面问题的现状,必须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主,注重学习经济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从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不断优化审计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随着审计事业的拓展,审计人才结构的多样性需求日益显现,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着力加大审计人员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努力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审计机关的人才结构,同时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有效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努力使人员的结构适应于新的发展阶段的需要。    


  要不断培育审计专家群体,形成一支以高级审计师为骨干的专业队伍。要采取措施鼓励一线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职称考评,完善中高级职称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机制和审计专家群体的培育机制,努力形成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审计专业队伍。    


  要不断加强审计队伍作风的建设。努力在审计人员中培养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树立清正廉洁、高效务实的审计形象,创造宽松舒适、勤政廉政的工作氛围,建立完善适合审计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为审计人员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依法行政,不断推进审计工作的制度化    


  审计机关是行政执法机关,审计过程是执法过程,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的观念,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把审计机关建设成为依法行政的法制机关。    


  审计机关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等基础工作。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理念,没有制度就订制度,制度不合理就修改制度,有制度就执行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按制度办事。当前要认真学习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制度规定,切实加强审计政务、业务、人事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要建立健全审计执法的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审计纪律和审计人员轮岗制度,为客观公正执法提供保证;要特别重视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审计机关对外要坚持依法办事理念,按审计法和有关准则办事。要严格按审计署56号令办事,注重审前调查,增强审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强化审计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要规范审计事项交办程序,坚决纠正多头交办、随意交办这类看似重视审计、实则削弱审计职能的作法。    


  (三)以审计手段现代化为目标,加快“金审工程”建设    


  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就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审计机关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就将失去指挥资格。计算机技术用于审计最大的优点是节省人力、降低费用、提高效率;规范操作、保证质量、防范风险。    


  要统一思想,增强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技术用于审计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要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信息中心,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推进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要做好规划,争取政府支持。重庆市“金审工程”规划基本完成,并通过了信息产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概算投资2520万元,目前正抓紧编制建设可行性报告,争取11月批准立项。    


  要明确目标,扎实推进。2004年底市局全面使用审计管理系统、审计实施系统,区县推广使用审计实施系统,部分区县推广使用审计管理系统;2005年底基本建成基础性审计资源数据库;建成市审计局与审计署、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的网络平台;基本形成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审计队伍。全市计算机中技培训合格30人,市局不少于15人;2005年市局审计项目凡被审计单位具备计算机辅助审计条件的都要用计算机审计。    


  总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审计机关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只要广大审计人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理念,理清思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推进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